|
【佛山陶瓷网】跟上金融创新发展步伐 |
【jinrong】2019-6-23发表: 跟上金融创新发展步伐 日前,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此事件表明主动监管对于化解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重要意义。类似的案例在《现代金融创新史》一书中也有很多。本书作者辛乔利先生长期在国有商业银 跟上金融创新发展步伐日前,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此事件表明主动监管对于化解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重要意义。类似的案例在《现代金融创新史》一书中也有很多。 本书作者辛乔利先生长期在国有商业银行工作,并担任过中国建设银行驻纽约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对现代金融创新、发展和运行,尤其是美国的金融体系有非常深刻的了解。他在2008年所著的《次贷危机》,是国内较早研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专著。《现代金融创新史》是他历经多年研究和写作才完成的新作。 作者从1929年-1933年经济大萧条开始,一直到当前的金融科技,系统梳理了现代金融工具、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历程,分析了金融创新和金融危机、金融监管之间相互矛盾、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辩证关系,为我们展现了近百年来金融创新坎坷曲折的发展历程。金融创新会带来金融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为防范和化解危机,金融监管必须积极跟进,但是监管又会束缚金融创新,于是为了突破金融监管,新一轮金融创新再次展开。 合规是金融创新的底线,也是金融发展的基石。金融监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全球最早的金融监管体系就是在1929年-1933年之后诞生的。大萧条催生了美国1933年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该法的核心内容:一是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二是要求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业经营。 此后,美国的类似立法深化了这一举措。比如1956年的《银行控股公司法》又祭出三大法宝:一是要求所有银行控股公司的设立必须得到美联储的批准。二是银行控股公司不得跨州购并银行。三是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分业经营。由此,严格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之机构监管体制得以诞生,并为世界各国所纷纷仿效。 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使全球金融运行更加安全,但是趋利是金融业发展的原始驱动力。为规避分业经营和监管的法规,各种创新工具和产品孕育而生。资产证券化以及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发展最终导致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对全球金融体系及金融监管模式在理论、政策和实践上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亦促使全球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重构国际金融秩序和金融监管框架,维护国际金融稳定。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一方面,各国央行通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救助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等措施,稳定了金融市场信心,避免了挤兑的出现。另一方面,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监管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更加强调监管的主动性,提前预见金融风险,防止危机的发生。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金融危机从产生、累积到爆发是一个复杂的演化和逐渐聚集的过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触发事件就是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由于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最终演化成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给美国甚至全球经济造成打击。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并不属于一夜突然爆发的“黑天鹅”事件,它往往是躲在丛林中慢慢行走或看似静止不动的“灰犀牛”。 监管部门必须要积极主动作为,尽早发现风险苗头,做到早发现,早行动,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运用,金融正搭上了科技发展的快速列车,一个新名词——金融科技“fintech”孕育而生。 展望未来,金融科技将推动金融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现在不用带钱包就可出门购物,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金融业务通过手机或电脑完成,智能投顾将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投资建议,金融服务将更加便捷、高效和普惠。当然,金融科技也同样蕴藏很大风险,这就需要监管部门与时俱进,跟上金融创新发展的步伐。切实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因为金融创新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正像本书作者在《现代金融创新史》书中最后写到,它将把我们引入一个美丽而充满不确定性的新世界。 瓷砖相关 金融风暴 ,本资讯的关键词:金融2008年金融监管全球金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创新发展商业银行步伐 (【jinrong】更新:2019/6/23 18:13:32)
![]() |